师德师风

刘中树教授:营造优良校风学风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时间:2020-11-24    点击:

我们谈到优良校风学风,谈到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高等教育的系列论述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我们吉林大学,抓住一点带动全面的中心工作、核心工作是什么?我想就是“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一个融合教学、科研、学生、师资、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工作。那么在这样一个全方位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又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校风学风与师资队伍两个方面。

(一)坚定方向、弘扬精神、凝聚力量、争创一流、营造优良校风学风

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吉林大学。2004年8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也并入到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我们党所创办、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校,都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比如,原吉林大学吕振羽校长,他很早就提出:在政治上要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神与实质,教师要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业务上要有高等文化水平,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审美情调和强健的体魄,对学生教育强调思想、学识与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匡亚明校长曾经提出“五种空气”的校风,包括高度的政治空气、高度的学术空气、高度的生产劳动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团结与文明空气、高度的文艺体育空气。他指出,这“五种空气”是互相联系的,但是综合起来就是校风。校风建设是长期的事情,内容不断有所发展。到了唐敖庆校长时,他倡导的就是“勤奋、求实、严谨、创新”的学风,他提出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后来伍卓群校长把原吉林大学的校风学风内涵概括表述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学方向,坚持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尊重知识、珍惜人才,艰苦创业、奋发向上,五湖四海、团结合作。原吉林工业大学提出并贯彻实施的,是要加强党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党的教育方针要深入人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和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倡导“团结、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从政治、军事、技术三位一体的办学指导方针,到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以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的培养目标,践行“尊重科学、弘扬学术、珍爱生命、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原长春科技大学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坚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原长春邮电学院从战略意义上抓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则制定了“团结、求是、奋勉、创新”的校训,培养良好校风。这些都是在新世纪里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育成新吉大精神,进行校风学风建设宝贵的历史传统和思想资源。

新吉大经过20年发展建设,实现了实质性的融合。我们创造性传承、弘扬革命的、先进的优良传统,创新性建设形成了优良校风。我借用2014年修订的《吉林大学章程》中对吉大精神的概括,就是“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它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内涵,就是吉林大学所有的革命血脉和红色基因,就是吉林大学所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就是吉林大学所有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

我觉得从吉林大学的实际出发,我们首要的是坚守“五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我想抓住了 “四个意识”,抓住了“四个自信”,抓住了“两个维护”,就会保证我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个坚持,就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理所当然的,是必须要坚持的。第三个坚持,就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打造鼓励科研学术自由的学术环境。第四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强化优良校风,倡导“勤奋、求实、严谨、创新”的学风,规范学术行为,抵制学术不端,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第五个坚持,就是坚持践行“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以“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信念,奋发有为、勇攀高峰,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

(二)加强师德学风建设,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保证高水平的一流学科建设

大学的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科研成就、学术水平和教师水平。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术水平都依赖于一流的师资队伍。

我觉得,高水平的师资体现在教师的人品与学品的综合素质上。在人品上,我提出“六条”:第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都是老生常谈,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第二,要有崇高的人生信仰。第三,要有科学的理论思维。第四,要有高尚的道德风范。第五,要有平凡的人格魅力,人格的魅力都体现在平凡的实践当中。第六,要有成熟的心理素养。在学品上,我提出“四点”:第一,要有高深的学术造诣,我们的教师要向这个方向努力。第二,要有独异的思维力量,创新的思维都有一种独异的思维力量。第三,要有严谨科学的学风规范。第四,要对你自己的教学有着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也就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吉林大学的教师队伍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优秀教师黄大年就是典型的代表。在这方面学校老一代先生们也给我们做出了典范。像我们敬爱的唐敖庆老校长,他为吉林大学、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成就辉煌,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唐先生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学者风范、学术成就,深入全校师生员工的心底,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吉大人,化为吉林大学的大学精神。我们的公木(张松如)老师,军歌的歌词作者,上世纪30年代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北方的左联,后来到了延安,作为著名的诗人,他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的岗位,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他为人师表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这位老先生为人刚正不阿、心正言直、不慕虚名、崇尚务实、胸怀宽广,他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他勤奋治学,著作等身,我们的校歌歌词就是请公木先生写的。每当我们唱到“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歌词时,我们都会心领神悟为之震撼,公木老师用这样的歌词激励我们吉大人要在无限、无极的时空中,朝着理想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攀登高峰,自强不息地跋涉前行。这就是公木老师留给我们永世相传的一种精神。我还记起来一个人,他叫张秋生,是地学部地质系的一位教授,他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地质教育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87年前后,他当时是出国到非洲进行学术考察,条件很差,很容易染上病毒,但是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了科研坚持要去非洲。在回国时,不幸在飞机上发病逝世。为此中共吉林省委、中共长春市委都做出在全市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张秋生同志学习的决定。我们的老先生中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

现在工作在我们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也不乏这样的人。比如,徐如人、沈家骢院士,他们两位在自己5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时候,怀着献身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爱国情怀、强国宏愿,毅然离开江浙自己习惯的生活环境,放弃经济文化重镇、繁荣都市的优越工作条件,来到北国长春的吉林大学任教。他们为吉林大学事业发展,为我国教育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说他们是桃李芬芳的教育家、德艺双馨的科学家,是真诚、慈祥、谦和、包容、与人为善的仁者。我想还有一位大家应该熟悉,我们医学部的饶明俐教授。饶明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和神经病理学专家,在教育战线上她是德高望重、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教育家。在医学战线上,她是医术高明、救死扶伤的医学家,有独到的研究成果,成绩卓著,为吉林大学和我国的神经科学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她的独特贡献。我曾经在多年前碰到她这样一个经历,她在咱们吉大一院要进院门的时候,被一个骑自行车的撞倒了,造成一只手掌骨折,而那两天她原定要到外地去参加学术会议。我见到她,问她你还能去吗?她说我一定要去。打上夹板后毫不犹豫的到外地去参会了。那个时候她大概是将近80岁了。今天他们这一代学者已是进入耄耋之年的长者,但他们用博大精深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坦荡的胸怀、宏伟的业绩,激励着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为吉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而努力工作。

吉林大学历来重视并积极创造条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们吉林大学有院士,有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有新世纪优秀人才、万人计划、唐敖庆特聘教授、匡亚明特聘教授。今天我们还有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第一线的抗疫英雄。有了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才可能带出脱颖而出的优秀团队。这种人才就是我们呼唤的学术精英,这种学术精英在我们吉林大学不在少数。而且我还认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成就辉煌的学问大师和世界著名的学科领袖都会从我们的教师队伍中走出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要按照这个方向来做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我们的中青年教师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条件,可以使自己成为具有大师潜质的教师。有了脱颖而出的人才,就会带动脱颖而出的团队,就会有一流水平的学科、一流的大学。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报)

Copyright ©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人力资源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