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习近平主席在面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对好老师必有特质的深刻解读,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这一标准激励着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台,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在新时代下积极进取,努力成为习主席所期待的四有好老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要任务是要讲好课程,而讲好课程的基础则是课程建设。本文结合我们在物理类课程建设工作中的理念和实践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
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应如何从教师角度理解国家层面的“兴国必先强师”的战略意义?国家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而国民素质又包含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把这些素质教育概括为“家国情怀、厚德载物、科学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正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吉大物理学院历来秉持的教育理念。
在上世纪50年代,余瑞璜、朱光亚和吴式枢等享誉世界的一流物理学家,在民族危亡和新中国刚刚建立的困难时期,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和待遇,回到自己的祖国,又响应党的召唤,从北京、广州、大连,来到生活条件艰苦的长春,创建了吉大物理系。在大师们的熏陶下,热爱祖国,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成为吉大物理人的光荣传统。在国家要研制原子武器急需人才的时候,物理系师生听从党的召唤,有4位骨干教师、25名三年级学生奔赴北京参加首批人才培训,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成为研制原子武器的拓荒者。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德育同样事关国计民生。教师是学生成人与成才道路上最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师将德育理念置于教育的首位,才能推动育人目标从以才为重向德才兼备逐渐转化。而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群体中的渗透和普及,必将潜移默化地提升全民素质,也就为构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社会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承担着提升国民素质、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丰富内涵与时代需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教育家、诗人朱熹的一首诗句。这首诗句启示我们,要想实现课程育人,首先要抓好“源头”的课程建设。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也一直是国家层面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主线。从“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国家精品课程,到“十二五”期间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再到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始终是广受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打造“金课”、消灭“水课”的指导方针,并提出了“两性一度”的五类一流课程的建设目标。同时,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亦须组织建设相应省级一流课程。两类一流课程合计简称“双万课程建设计划”。因此,高质量课程建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
好的老师不但要具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更需具备扎实学识,精通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授课艺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亚瑟沃德曾将教师分为四个层次,即,普通的老师传递知识,优秀的老师解释知识,卓越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启迪学生。知识的链接贯通是教师课程建设程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而课程的质量高低首先体现在内涵建设。一副幽默的对联——“学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道出了物理类课程建设的困难所在。物理规律在其形成过程中,会经历现象的自然观测、人工实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验的矛盾、理论再次升华等过程,最终形成了目前的物理知识理论体系。“雾里看物理”是由于对规律建立所采取科学方法的理解的缺失。物理规律是百余名科学巨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探索并总结了多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勿理物理”是由于对物理规律的实用性不理解。物理学规律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的,它追求的是对自然界统一而完美的描述,希望用最少的基本原理、最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述基本规律,具有简单、和谐、对称的美学特征,公式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哲理。正是如此美妙的理论在不断地指导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活动,推动了人类科技与文明的不断进步。因此,高质量的物理课程体系在于其逻辑性、历程性、应用性等方面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
资源建设是高质量课程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精神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依据上述课程内涵与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构建了力学、物理与人类生活、物理学导论及电的产生与传输原理等四门物理类系列课程,并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的已申报2019年国际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针对以上四门课,我们分别完成了编著教材、制作PPT电子教案、录制授课视频、编写习题解答电子教案、编制题库等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尤其具有创新性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制作了丰富的演示资源,以增强现实(AR)演示、动画及实物演示等多种形式,解析物理学原理规律,展示物理学在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这些课程资源的建设为老师讲好课程、学生学好课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实现育人使命
德育引领教育与专业课的建设又有何关系?知识传授与德育引领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多维度过程结合。
“教人为事为天下之大事,教人做人做堂堂正正人”是吉大物理学院一直秉持的治学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0年代,学校无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物理系系委会决定,各年级配备指导教师,朱光亚、吴式枢和芶清泉等教授都担任过学生指导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感情。从物理系创建伊始,余瑞璜、朱光亚等老一辈物理学家们个个都在教学第一线讲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实验课。大师们对教学精益求精、言传身教,形成了优良传统。教授为青年教师做示范教学,青年教师上讲台前要试讲,由教授把关;教授亲自审阅、修改青年教师的讲稿。物理教学十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系建系初就建立了物理演示实验室。吉大物理学院的一丝不苟,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正是在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培育下形成的,也成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准则。
今天,我们仍需继承和发扬物理学院的优良传统,始终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实现对学生的三观引领与能力培养。长期以来学生签到、上课起立的规则逐渐养成了学生重礼仪、讲礼貌的行为规范。从物理学原理引申至珍惜时光,实现了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课程逻辑性、历程性、应用性的加强,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应用能力。
好老师应有仁爱之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用心引领学生成才。课程团队成员大部分担任了本科生班主任。注重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个体优势加以引导,提供平台任其充分发挥,助力他们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大道至简,课程团队从物理学中挖掘出的许多人生“大道理”,与课程一并传授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团队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体会到宇宙之浩瀚与生命之可贵,意识到勤奋努力、与人为善的重要性,更激发了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毕业多年重回母校的同学,都会对团队教师们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也真正体现了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神圣职责的内涵所在。
以课程建设成果为基础,实现育人的示范辐射作用也是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课程团队所开设的三门理论性课程与一门实验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国家ilab-x网、超星、智慧树、吉林大学在线学堂等平台上线,累计开课近30轮次,授课学员10万余人。同时积极帮扶其他兄弟院校青年教师成长,参与组织了12场全国教学会议,受邀在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校作了262场教学报告,传授教书育人的经验与体会、展示教学成果,起到了良好的育人示范辐射作用。
(作者系校教学委员会主任、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报)